LICP OpenIR  > 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OSSO)
羰基金属制备氧化亚氮催化分解催化剂的研究
李孟丽
Subtype理学硕士
Thesis Advisor胡斌
2013-05-31
Degree Grantor中国科学院大学
DepartmentOSSO国家重点实验室
Degree Discipline物理化学
KeywordRu3(Co)12 Fe(Co)5 N2o 分解 载体 Triruthenium Dodecacarbonyl Iron Pentacarbonyl Nitrous Oxide Decomposition Support
Abstract氧化亚氮(N2O)直接催化分解是公认的消除N2O污染的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不需引入其他杂质、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Ru3(CO)12 分解之后产生的Ru颗粒具有粒径大小均匀、分散性较好等优点,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催化材料。通常情况下,与单一组分的催化剂相比,双金属催化剂具有协同作用。本文分别探究了负载型 Ru 基催化剂和 Fe-Co 双金属催化剂对N2O催化分解的作用。负载型 Ru催化剂体系中,分别以Al2O3、SiO2 和MgO 为载体,以Ru3(CO)12 为催化剂前驱体,采用湿法浸渍的方法制备一系列负载型Ru基催化剂。采用 X 射线衍射、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程序升温和电镜等多种表征手段,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了系统表征,详细研究了载体对钌基催化剂的结构、形貌、表面酸碱性等特性的影响作用。并探讨了碱土金属 Ba 的添加对 Ru 基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作用,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考察催化剂的活性。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1、催化剂载体的物理性质能够影响Ru粒子在其表面的分散状态以及尺寸;载体的化学性质会对Ru物种的还原性质产生影响。制备得到的催化剂的低温还原越好,催化剂的活性越高。330 ℃时,Ru基催化剂可使体积分数为1%的N2O完全分解。
2、负载型 Ru 基催化剂存在最佳负载量。负载量较低时,催化剂活性位点较少,不利于N2O的吸附分解过程;负载量较高时,催化剂活性组分发生聚集、烧结,造成催化剂表面上的有效活性位点减少,也不利于 N2O 的催化分解。催化剂的理论最佳负载量分别为Ru/Al2O3=3%、Ru/MgO=9%、Ru/SiO2=5%。
3、Ru3(CO)12 分解后制备得到的Ru在载体SiO2 上的分散性较好。
4、Ru基催化剂体系中添加BaO,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得到提高。这可能是由于Ba 的添加增强了Ru 的给电子能力,进而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5、以Fe(CO)5 和Co(NO3)2 为前驱体制备得到的Fe-Co双金属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当Fe:Co=1:1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但与负载型Ru 基催化剂相比,活性较差。
Funding Project羰基金属与功能材料研究组
Document Type学位论文
Identifierhttp://ir.licp.cn/handle/362003/5551
Collection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OSSO)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李孟丽. 羰基金属制备氧化亚氮催化分解催化剂的研究[D].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Name/Size DocType Version Access License
201353李孟丽.pdf(2743KB) 开放获取CC BY-NC-SAView Application Full Text
Related Services
Recommend this item
Bookmark
Usage statistics
Export to Endnote
Google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Google Scholar
[李孟丽]'s Articles
Baidu academic
Similar articles in Baidu academic
[李孟丽]'s Articles
Bing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Bing Scholar
[李孟丽]'s Articles
Terms of Use
No data!
Social Bookmark/Share
File name: 201353李孟丽.pdf
Format: Adobe PDF
All comments (0)
No comment.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