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P OpenIR  > 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
新型水环境修复材料——水凝胶吸附材料的合成策略与性能研究
郑易安
Subtype理学博士
Thesis Advisor王爱勤
2013-05-23
Degree Grantor中国科学院大学
Department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
Degree Discipline物理化学
Keyword水凝胶 三维网络 壳聚糖 木棉纤维 吸附 Hydrogel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s Chitosan Kapok Fiber Adsorption
Abstract近年来,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水凝胶因具有吸附速率快和吸附容量高等优点,在水环境修复方面成为研究热点。本论文在综述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重点聚焦于水凝胶吸附材料的合成策略与性能评价,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以响应曲面法对传统水凝胶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进行了优化,根据优化+结果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水凝胶吸附材料,用于水体中氨氮(NH4+ )的吸附;以壳聚糖(CTS)为接枝骨架,在氮气氛条件下实现了水凝胶吸附材料从凝胶状到粒状+产品工艺的突破,考察了所得吸附剂对 Ni(II)和 NH4+ 的吸附效果;以 CTS为接枝骨架,在室温空气氛条件下得到粒状水凝胶吸附材料,通过对水凝胶的分子结构进行调整和修饰,在保证吸附量的同时,降低了水凝胶在吸附过程中的溶胀度,提高了对金属离子的选择吸附性;以水凝胶的三维网络作为微纳反应空间,负载纳米银粒子,以亚甲基蓝(MB)和刚果红(CR)作为模型分子,对水体中的有机染料进行催化还原;利用天然木棉纤维的结构导向作用,设计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吸附剂材料,用于水体中三种磺酸根染料和六价铬的吸附去除。
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丙烯酸(AA)、聚乙烯醇(PVA)和电气石(Tm)为原料,以响应曲面法对水凝胶制备过程中的三因素进行了优化。以 NH4+的吸附量作为考察指标,优化的三因素分别为丙烯酸的中和度(ND),PVA:AA 和 Tm:AA。结果显示,当ND=70%,PVA:AA=0.0833 和 Tm:AA=0.5 时,所得水凝胶对 NH4+具有较优的吸附效果。此外,所优选的水凝胶展现了相互连接的三维网络结构,对 NH4+有快的吸附速率和高的吸附容量,且在 pH 3.0~8.0 之间均呈现较高的吸附量。水凝胶吸附剂可以强酸(HCl)和强碱(NaOH)溶液进行再生,且在再生过程中性能稳定。
2.以 CTS 为接枝骨架,AA 为单体,通过绿色的水溶液聚合工艺,在氮气氛条件下制备出粒状的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酸(CTS-g-PAA)水凝胶,并用于水体中Ni(II)的吸附回收。结果显示,CTS-g-PAA对 Ni(II)的最大吸附量为161.80 mg/g,且在 pH 3~7 范围内的吸附量几乎不变。即使在竞争吸附条件下,CTS-g-PAA对 Ni(II)的吸附量仍然可达54.47 mg/g。之后,向上述水凝胶中引入适量无机组分蛭(UVMT),制备出粒状的有机-无机复合水凝胶(CTS-g-PAA/UVMT),并考察了对 NH4+的吸附效果。吸附实验表明,在 pH 4.0~8.0 范围内,CTS-g-PAA/UVMT 对 NH4+ 的吸附可在几分钟内达到最大,且在氮磷共存体系+中可以选择性吸附 NH4+,表明吸附过程主要由静电引力控制。连续吸附-脱附实验显示,CTS-g-PAA/UVMT 对 NH4+有高的吸附和脱附效率,可多次用于水体中 NH4+ 的吸附。
3.以 CTS 为接枝骨架,AA为单体,通过绿色的水溶液聚合工艺,以 Fenton试剂为引发剂,在室温空气氛条件下制备出粒状的水凝胶。为了解决水凝胶溶胀率高的问题,采取两种方案:一种是引入共聚单体烯丙基硫脲(AT);另一种是在水凝胶合成后,再经溶胀-分散-界面聚合方式,以少量聚苯胺(PAN)对水凝胶进行修饰。在对合成的水凝胶结构表征基础上,系统考察了两种类型的吸附材料对溶液中重金属离子 Cu(II)和 Ni(II)的吸附效果。结果显示,AT 的引入在保证吸附量的前提下,会大大降低吸附过程中的溶胀度;以 0.01 mol/L HCl 溶液作为脱附剂可实现水凝胶的再生,尤其有利于对 Cu(II)的多次吸附。经 PAN修饰之后,不仅会导致溶胀度的急剧降低,且在二元 Cu-Ni 和四元 Cu-Ni-Cr-Zn体系中,所得复合水凝胶对 Cu(II)的选择吸附系数提高 6~7 倍。
4.以 CTS-g-PAA 的三维网络作为尺寸限域的微纳反应器,经 AgNO3 原位还原,以Al3+作为表面交联剂,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负载 Ag 纳米粒子水凝胶,考察了这种 Ag-水凝胶对 MB 和 CR 的催化还原效果。结果显示,30 min 内,20 mg/L的 MB和 CR 溶液可被 Ag-水凝胶完全催化还原,且催化效果与染料溶液的 pH和离子强度无关。经十次催化性能评价,Ag-水凝胶的催化还原效果并没有观察到显著降低。
5.在前面水凝胶吸附材料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研究了基于木棉纤维的吸附材料。木棉纤维具有薄壁大中空的结构,可作为结构导向模板,使苯胺在其表面进行氧化聚合,得到木棉纤维结构导向的聚苯胺(KF-O-PAN)新型吸附材料,并用于水体中三种磺酸根染料 CR、橙黄 II (OG-II)和橙黄 G (OG-G)以及Cr(VI)的吸附去除。结果显示,KF-O-PAN对三种磺酸根染料的吸附可在 4 h 达到平衡,从 Langmuir 方程计算出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 40.82 mg/g (CR)、188.7 mg/g (OG-II)和 192.3 mg/g (OG-G)。尽管离子强度对吸附有一定影响,但在 pH≤ 8 时 KF-O-PAN 对三种磺酸根染料的吸附量均较高(CR 除外)。NaOH 溶液可以有效脱附三种染料,脱附后的 KF-O-PAN可多次用于水体中磺酸根染料的吸附。对Cr(VI)的吸附结果表明,由于木棉纤维本身的大中空结构,KF-O-PAN对Cr(VI)的吸附速率加快。其它金属离子的存在对吸附量没有明显影响,因此 KF-O-PAN可在含多种金属离子的溶液中选择性吸附 Cr(VI)。
Funding Project功能复合材料组
Document Type学位论文
Identifierhttp://ir.licp.cn/handle/362003/5519
Collection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郑易安. 新型水环境修复材料——水凝胶吸附材料的合成策略与性能研究[D].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Name/Size DocType Version Access License
201337郑易安.pdf(5738KB) 开放获取CC BY-NC-SAView Application Full Text
Related Services
Recommend this item
Bookmark
Usage statistics
Export to Endnote
Google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Google Scholar
[郑易安]'s Articles
Baidu academic
Similar articles in Baidu academic
[郑易安]'s Articles
Bing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Bing Scholar
[郑易安]'s Articles
Terms of Use
No data!
Social Bookmark/Share
File name: 201337郑易安.pdf
Format: Adobe PDF
All comments (0)
No comment.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