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P OpenIR  > 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OSSO)
磷酸银可见光催化剂的结构控制合成及性能研究
于红超1,2
Subtype理学博士
Thesis Advisor吕功煊 ; 毕迎普
2017-05-05
Degree Grantor中国科学院大学
Place of Conferral北京
DepartmentOSSO国家重点实验室
Degree Discipline物理化学
The second departmentERC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KeywordAg3po4 微观形貌 光催化 光腐蚀 稳定性 Micromorphology Photocatalysis Photocorrosion Stability
Other Abstract

    Ag3PO4是近几年来光催化研究领域新兴的一种可见光响应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和光催化分解水产氧的能力非常强,并且其光量子效率能达到90%,比目前报道的其它金属氧化物如WO3和BiWO4高很多,但是由于Ag3PO4催化剂自身的微溶性及光腐蚀效应导致其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能受到极大的影响。为了使其活性和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增强,本论文以合成具有新微观形貌的Ag3PO4光催化材料作为目标,对光催化剂的形貌特征、晶体结构、光吸收性能等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借此优化实验条件,实现不同微观形貌催化剂的控制合成,最后将制备得到的Ag3PO4催化剂应用于降解有机污染物和光催化分解水,并探讨其光催化作用机理。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1. 将静电纺丝技术与离子交换法相结合制备得到了一维核壳结构的Ag3PO4/PAN(聚丙烯腈)复合纳米纤维,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和制备方法对其微观形貌的影响。由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大,在可见光照射下具有比纯相的Ag3PO4纳米颗粒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并且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离子交换的方法具有通用性,可以用来制备其他Ag系核壳结构的一维复合纳米纤维。

    2. 以Ag2WO4微米棒作为Ag+源和生长模板,采用阴离子交换的方法合成出了一维空心多孔结构的Ag3PO4微米棒状材料。探讨了Na2HPO4溶液的浓度对Ag3PO4微观形貌的影响,提出了Ag3PO4微米棒的生成机理。由于Ag3PO4中空多孔微米棒具有比较大的表面积,其降解速率比Ag3PO4立方体和Ag3PO4球状颗粒高出10-20倍,此外,该光催化材料还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能。

    3. 以Ba3(PO4)2微米片作为PO43-源和生长模板,采用阳离子交换的方法合成出了Ba掺杂的Ag3PO4中空微米片。研究了该催化剂的微观形貌生长过程,并对其进行了可见光催化降解RhB和MO染料的实验研究。发现Ba掺杂的Ag3PO4中空微米片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和对MO的选择性降解,实验证明Ba掺杂有利于提高Ag3PO4降解MO的能力。

    4. 通过室温沉淀法合成出了Ag3PO4立方体、暴露不同比例晶面的十八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研究了电子和空穴在不同晶面之间的迁移过程。可见光催化产氧结果证明Ag3PO4十八面体的产氧活性相对于Ag3PO4立方体和Ag3PO4菱形十二面体有了大幅度提高,这是由于Ag3PO4十八面体结构有利于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对于Ag3PO4十八面体来说,当其暴露50%{110}晶面时,产氧活性最高。

    5. 利用H2O2的强氧化性能将被腐蚀成单质Ag的催化剂进行氧化,使之恢复为初始Ag3PO4的组成及光催化性能。此外,比较了Ag3PO4样品在水溶液和不同浓度Na2HPO4溶液中的光催化性能,发现在Na2HPO4溶液中Ag3PO4的活性比在水溶液中有了大幅度提高,这是由于在Na2HPO4溶液的光催化反应体系中,Ag3PO4的溶解得到抑制,同时也使被腐蚀掉的Ag3PO4恢复更新。

Subject Area半导体光催化材料
Funding Project环境催化与氢能研究组;能源与环境纳米催化材料研究组
Document Type学位论文
Identifierhttp://ir.licp.cn/handle/362003/22637
Collection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OSSO)
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ERC)
Affiliation1.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First Author AffilicationLanzhou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于红超. 磷酸银可见光催化剂的结构控制合成及性能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Name/Size DocType Version Access License
201705于红超.pdf(6873KB)学位论文 开放获取CC BY-NC-SAView Application Full Text
Related Services
Recommend this item
Bookmark
Usage statistics
Export to Endnote
Google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Google Scholar
[于红超]'s Articles
Baidu academic
Similar articles in Baidu academic
[于红超]'s Articles
Bing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Bing Scholar
[于红超]'s Articles
Terms of Use
No data!
Social Bookmark/Share
File name: 201705于红超.pdf
Format: Adobe PDF
All comments (0)
No comment.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