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CP OpenIR  > 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OSSO)
半导体表面光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析氢性能研究
吴玉琪
Subtype博士
Thesis Advisor李树本 ; 吕功煊
2009-12-02
Degree Grantor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DepartmentOSSO国家重点实验室
Degree Discipline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Keyword光催化 半导体 活性中心 制氢 有机污染物 Photocatalysis Semiconductor Activated Center H2 Generation Organic Wastes
Abstract光催化剂表面微观结构,作为光催化反应的中心,对光催化反应过程中光生电子-空穴对的俘获和传递的效率有重要的影响。为提高半导体光催化水溶液析氢性能,通过修饰和改性等技术手段,在TiO2、WO3 光催化剂表面构建了贵金属(Pt)和金属氧化物(CoOx,CuOx,BiOx,NiOx)光催化反应析氢活性中心,并考察了这些中心在光催化制氢反应中的性能,取得了一些的成果。 1. TiO2 表面CuOx 光催化析氢反应活性中心的构建在TiO2 光催化剂表面构建了不同组成的CuOx 光催化反应析氢活性物种[Cu(0)、Cu(I)、Cu(II)]及反应中心,并研究了其光催化析氢反应过程中的行为和相互作用。结果发现,不同组成的CuOx 物种在光催化析氢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Cu(I)物种有助于提高光电流响应强度,而Cu(II) 物种则导致光电流响应的降低。Cu(0)物种含量较低时对光催化活性基本无影响,但当含量较高时,不利于光催化析氢反应进行。低温热处理有利于Cu(I)物种的形成,而高温热处理则会导致较多Cu(II)物种的生成。在较低CuOx 物种担载量范围内,担载量的增加有助于光催化析氢活性的提高,过高的CuOx 物种担载量会导致光催化析氢活性下降。详细的表征和分析结果证实,过高的CuOx 物种担载量会引起较多Cu(II) 物种的形成。 2. TiO2 表面CoOx 光催化析氢反应活性中心的构建采用低温表面离子快速注入法,在TiO2 光催化剂表面构建了CoOx 光催化析氢反应活性物种及反应中心。改性的CoOx-TiO2 光催化剂明显提高了乙醇水溶液中的析氢性能和光电化学性能。最佳担载量为0.4wt%Co,最佳热处理温度为300-400℃。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光催化析氢速率提高了两个数量级。 CoOx-TiO2 光催化剂长时间(240 小时)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长时间反应后析氢速率下降了50%,但仍然远高于未改性TiO2。瞬态光电流也下降了约50%,但光电流响应仍然保持原有特点。光催化析氢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光催化反应过程中CoOx 光催化析氢反应活性物种从TiO2 光催化剂表面脱落所致。 3. TiO2 表面BiOx 光催化析氢反应活性中心的构建采用表面注入和溶胶-凝胶法在TiO2 光催化剂表面构建了BiOx 光催化析氢反应活性物种及反应中心,研究了BiOx 物种构建于TiO2 光催化剂表面后与光催化析氢活性及罗丹明B 光致褪色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经过BiOx 物种表面修饰后,光催化析氢速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可见光(>420nm)光致罗丹明B 褪色率提高了两倍。同时也观察到,BiOx 物种构建于TiO2 光催化剂表面后明显增强了光电流响应,光电流与光催化析氢速率之间存在重要的相关性,即光电流与光催化析氢速率之间存在相关性,光电流响应越高光催化析氢速率越高。 BiOx 物种以Bi2O3 和Bi0 形式存在于TiO2 光催化剂表面,Bi2O3 和Bi0 物种比与热处理温度有关,高温处理会导致更多的Bi2O3 物种在催化剂表面堆积和团聚。性能测试结果表明BiOx 物种能够提高光诱导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也会降低光催化析氢过电位。最佳的BiOx 物种修饰量为1.0 mol %。 4. TiO2 表面NiOx 光催化析氢反应活性中心的构建采用低温快速表面注入法对TiO2 光催化剂表面微观结构进行了NiOx 物种修饰和改性,构建了新的光催化活性物种NiOx。表征结果表明,适量Ni3+离子以TiO2–NiO–H 形式沉积于TiO2 光催化剂表面,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光催化析氢速率,在最佳条件下光催化析氢速率从1.1 μmol·h-1 提高到241.4 μmol·h-1,增加了两个数量级。 NiOx 物种修饰量,热处理温度,电子给体乙醇浓度,pH 值和催化剂浓度都对光催化析氢速率有影响。光电化学实验证实,NiOx 物种修饰于TiO2 光催化剂表面,能够有效俘获光生空穴,提高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 5. WO3 和TiO2 光催化剂表面Pt 光催化析氢反应活性中心的构建采用光催化沉积法在WO3 和TiO2 光催化剂表面构建了Pt 光催化析氢反应活性中心,并研究了其光催化重整有机污染物水溶液(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乙醇胺、2-氯乙醇为电子给体)中的析氢性能。有机污染物加入后的光催化析氢活性明显增加。有机污染物浓度和pH 值对析氢性能有明显影响,对低碳醇,最佳浓度和pH 值分别为7-8 mol·L-1 和4;对于其衍生物乙醇胺和2-氯乙醇,最佳浓度和pH 值分别为0.04-0.06 mol·L-1 和5-10。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瞬态时间-电流方法研究发现,有机污染物电子给体的加入,对光氧化电位和无偏压光电流有明显的影响。无偏压光电流响应大小顺序为:水溶液<1-丙醇<甲醇<2-丙醇<乙醇。这一顺序与光催化析氢速率大小顺序一致,也说明光电流与析氢速率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Subject Area环境催化
Funding Project环境催化与清洁能源研究组
Document Type学位论文
Identifierhttp://ir.licp.cn/handle/362003/1759
Collection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OSSO)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吴玉琪. 半导体表面光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构建及其光催化析氢性能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Name/Size DocType Version Access License
200966吴玉琪.pdf(4651KB) 开放获取CC BY-NC-SAView Application Full Text
Related Services
Recommend this item
Bookmark
Usage statistics
Export to Endnote
Google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Google Scholar
[吴玉琪]'s Articles
Baidu academic
Similar articles in Baidu academic
[吴玉琪]'s Articles
Bing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Bing Scholar
[吴玉琪]'s Articles
Terms of Use
No data!
Social Bookmark/Share
File name: 200966吴玉琪.pdf
Format: Adobe PDF
All comments (0)
No comment.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