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驱油体系及分析新方法研究
牛金刚
Subtype理学博士
Thesis Advisor蒋生祥
2009-12-10
Degree Grantor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Department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
Degree Discipline分析化学
Keyword聚合物驱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油体系 石油酸 流动注射分析 离子液体 Polymer Flooding Polymer/surfactant Flooding System Petroleum Acid Flow Injection Analysis Ionic Liquid
Abstract本文主要研究了原油的开采技术,围绕化学驱油体系、化学驱油机理以及油田化学剂分析检测方法开展了以下的研究工作:
1、较全面地论述了国内外三次采油聚合物驱油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状况;
2、通过对高分子量聚合物性能的研究和评价,解决了中分子量聚合物波及油层孔隙体积不够、增粘性能差等问题,将该聚合物应用于大庆油田和克拉玛依油田,取得了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
3、通过对油层孔隙尺寸与不同聚合物分子尺寸的匹配关系及规律研究,首次提出了采用不同分子量聚合物进行复配提高波及体积的驱油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大庆油田,取得了比单一聚合物更好的增油效果;
4、针对辽河油田矿场条件,研究的聚合物复配表面活性剂的二元驱油体系使原油采收率较聚合物驱油增加5个百分点以上。
5、针对辽河油田二元驱油体系,开展了驱油体系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辽河表面活性剂同无机碱作用相似,与原油中的石油酸组分产生协同作用,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
6、建立了测定水溶液中有机酸的流动注射分析法,该方法用于检测油田水中羧酸盐类表面活性剂有较好前景。
7、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十六烷基-3-甲基咪唑溴盐离子液体为添加剂,研究了胶束电动色谱对酚类化合物的分离及其机理,优化了实验条件,建立了分析方法。结果表明,[C16MIm]Br与[C14MIm]Br和普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16TAB相比,形成胶束溶液浓度低,且对酚类化合物的分离度大。
Subject Area油田分析
Funding Project药物分离材料研究组
Document Type学位论文
Identifierhttp://ir.licp.cn/handle/362003/1721
Collection中科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
Recommended Citation
GB/T 7714
牛金刚. 聚合物驱油体系及分析新方法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Name/Size DocType Version Access License
200979牛金刚.pdf(3628KB) 开放获取CC BY-NC-SAView Application Full Text
Related Services
Recommend this item
Bookmark
Usage statistics
Export to Endnote
Google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Google Scholar
[牛金刚]'s Articles
Baidu academic
Similar articles in Baidu academic
[牛金刚]'s Articles
Bing Scholar
Similar articles in Bing Scholar
[牛金刚]'s Articles
Terms of Use
No data!
Social Bookmark/Share
File name: 200979牛金刚.pdf
Format: Adobe PDF
All comments (0)
No comment.
 

Items in the repository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